陕西红典红色文化培训中心是面向全国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培训的专业机构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文版

红典心声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红典心声

【红典心声】讲好延安红色故事(第三期)
发表时间:2020-1-9 11:40:42   |  浏览数:

(作者 培训二部 房荣 责任编辑 王丽丽)众所周知,延安是中国的红色圣都,是党中央十三年所在地。党中央在延安期间,不仅诞生了伟大的“延安精神”,更留下了无数经典红色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员。

本期红典文化为广大学员讲述的延安红色故事主题是--劳动大学的由来

毛泽东在抗大.jpg

劳动大学是党中央在延安时期诞生了一种说法和名词,其最著名的典故莫过于毛主席对毛岸英关于劳动大学的教导。当年,毛岸英从苏联留学回到延安之后,毛主席对毛岸英在留学期间养成的一些贵族式的生活习惯很不满意,于是他让毛岸英拜延安的劳动英雄为师,去上劳动大学,去掉贵族风气,养成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这样才能融入延安人民的生活,才能为革命的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然而,劳动大学这一个名词最早却是当时学生们的一句牢骚话。

党中央在延安时期,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重重封锁,加上陕北地区干旱少雨,很长时间内陕北地区连基本的衣食都无法保证。即便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党中央依然办起了抗大、鲁艺、陕公等著名学府,为革命培养了大量的人才。然而,经济条件的限制,决定了学生们不能光上学,很多生活必需品都得靠自己的双手来劳动获得。

于是,党中央号召学生们也参与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挖窑洞,自己动手干农活,自己动手做饭缝衣服。甚至在条件极端恶劣的时候,有些学生还得去挖野菜充饥。这些学生中不少都是在外地慕名而来,原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巨大的条件反差也让有些人产生了一些怨言,忍不住发牢骚:“这简直是在上劳动大学。”

毛主席听到后,决定给抗大的学生们上一堂课。毛主席指出,是劳动人民创造了人类,正是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才有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眼下延安的物质条件确实艰苦,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要到延安来?那时因为,延安是革命的,是坚持抗战的,是为民族解放而斗争的。你们参加劳动,上这个劳动大学,也是在为抗日作出贡献,如果为了减轻你们的劳动强度,我可以掉一些部队过来,但这样是不是对前线的抗日战争造成了影响?所以,你们上劳动大学也是在支持抗日,也是在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