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红典红色文化培训中心是面向全国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培训的专业机构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文版

红典心声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红典心声

【红典心声】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大事巡礼(1936年)
发表时间:2020-4-17 15:53:18   |  浏览数:

(作者:培训二部 陈权银)众所周知,党中央在延安曾经有十三年不平凡的历史。这十三年间,党中央从长征结束后的疲惫到转战陕北最终带领中国人民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巨大转变。研究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历史,就是研究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从弱到强,从小至大,逐步走向中国政治舞台的最中央,成为新中国建立的核心力量。

80年后的今天,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十九大精神指引着我们寻找前进的方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追寻精神的力量,理论的武装。那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历史就是党员领导干部和每一位中国人必须学习的“必修课”。

接下来,红典文化将专门推出十三期《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大事巡礼》,今天推出第一期,即1936年长征结束后党中央在延安的重大事件。

斯诺2.jpeg

斯诺到访延安

1936年7月—9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访问陕北。斯诺是在宋庆龄的联系与帮助下,斯诺与在上海行医的马海德医生冒着生命危险,经西安前往陕北苏区访问。在延安,他和毛主席做了深入的长谈。毛主席对斯诺说,中日早晚要打一仗并且将是持久的,他还向斯诺介绍了打持久战的各项方针。随后,在1939年,斯诺再次到访延安,并将在延安的经历写成了轰动世界的《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让全世界了解了在延安山沟沟里发展壮大的中国共产党。

会宁会师.jpg

会宁三军会师

1936年8月,四方面军和二方面军先后到达甘肃。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果断决定,趁敌人尚未全部集中和部署就绪之际,迅速实现三大主力红军会师。为此党一面指示二、四方面军迅速北上;一面组织一方面军分左右二个纵队向南推进,进行接应。1936年10月9日,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彻底胜利。随后,党中央进驻延安,在延安发展壮大,并最终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西安事变.jpg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36年,西北联合抗日的局面形成后,张学良、杨虎城多次向蒋介石建议“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然而蒋介石不但不答应他们的要求,反而一意孤行,派遣大批嫡系部队入陕,妄图发动内战消灭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张学良、杨虎城决定对蒋实行“兵谏”。1936年12月12日,张、杨扣留了蒋介石以及正在西安的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卫立煌等10多人,并立即向全国发出通电,提出八项主张。

12月23日,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与张学良、杨虎城同南京政府代表宋子文举行谈判。周恩来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六项主张:双方停战,中央军撤至边关以东;改组南京政府,肃清亲日派,吸收抗日分子;释放一切政治犯,保证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共产党公开活动;召开各党派各界各军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国方针;与同情中国抗日的国家实行合作。如蒋接受并保证实行上述六项,中共、红军支持他统一中国,一致对外。

24日晚,周恩来会见蒋介石,再次向他阐明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战的真诚愿望,尖锐地指出,目前的形势是非抗日无以图存,非团结无以救国;坚持内战,必自速其亡;只有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才是惟一的出路。

蒋介石表示接受谈判达成的协议,同意“停止‘剿共’,联红抗日”。在什么条件下可以释放蒋介石的问题,东北军高级将领中争论很激烈。张学良认为事态严重,惟恐夜长梦多,决定尽快把蒋介石放走。12月25日下午,他在没有和周恩来商量的情况下,亲自陪送蒋介石回南京。至此,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36年的三件大事可以说对党中央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基本在陕北站稳脚跟,实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确立,并逐步走向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央,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