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红典红色文化培训中心是面向全国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培训的专业机构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文版

红典心声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红典心声

【红典心声】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大事巡礼(1939)
发表时间:2020-6-4 22:03:09   |  浏览数:

(作者:培训二部 陈权银)众所周知,党中央在延安曾经有十三年不平凡的历史。这十三年间,党中央从长征结束后的疲惫到转战陕北最终带领中国人民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巨大转变。研究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历史,就是研究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从弱到强,从小至大,逐步走向中国政治舞台的最中央,成为新中国建立的核心力量。

80年后的今天,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十九大精神指引着我们寻找前进的方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追寻精神的力量,理论的武装。那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历史就是党员领导干部和每一位中国人必须学习的“必修课”。

接下来,红典文化将专门推出十三期《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大事巡礼》,今天推出第四期,即1939年的重大事件。

生产运动.jpg

中共中央号召在延安开展生产运动(1939年2月)

大生产运动起到了支持长期抗战,战胜困难,渡过难关,继续坚持长期抗日的目的;缓解了军民供需的重大矛盾,打破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封锁和扼杀中国共产党革命力量的企图。同时,“通过参加生产,提高劳动观念,增强官兵关系、上下关系,减轻农民负担,密切军民关系,军政关系,保证我们军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毛主席指出:“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奇迹,这是我们不可征服的物质基础。”。它不仅支持了艰苦的抗战,而且积累了经济建设的经验,培养了一批干部,使他们不仅会进行革命战争,也学会发展生产,进行经济建设,实现自我发展。从现实意义上讲,大生产运动为当代人带来丰富的精神财富,带来了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在经济发达的今天,要使国家发展壮大,主要还是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例子,说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永远是当代人工作学习、生活、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

爱国青年到延安.jpg

进步青年奔赴延安(1937年—1939年)

赴延安的爱国青年,不仅要客服路途的遥远,更要忍受国民党政府的层层阻挠,有的甚至牺牲生命。据不完全统计,从1939年到1942年期间,仅在途中被当局截扣赴延安的男女青年就有2100多人。董必武从重庆回到陕甘宁边区,就沿途所见写了一首诗,其中两句写道:“垒筑山变色,丁抽路断行。”可见在这种情况下,爱国青年奔赴延安都冒着生命危险。

白求恩.jpg

延安各界举行纪念白求恩活动(1939年12月)

1938年3月,加拿大共产党党员、医生诺尔曼·白求恩率领加拿大美国医疗队抵达延安。同年4月,白求恩东渡黄河,前往晋察冀边区。他带着战地医疗队转战多个战场,冒着枪林弹雨,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中抢救了成千上万的伤病员。1939年冬天,白求恩在抗日前线涞源摩天岭抢救伤员时,手指感染中毒医治无效,于1939年11月12日不幸逝世。延安各界于12月1日为其举行了追悼大会,毛主席同志亲笔题写了挽词,并于12月21日写下了名作《纪念白求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