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红典红色文化培训中心是面向全国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培训的专业机构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文版

红典心声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红典心声

【红典心声】解读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二)
发表时间:2019-8-2 19:41:28   |  浏览数:

(作者 培训二部 陈权银)1942年5月2日,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了一次文艺工作者的座谈会。毛主席在这次座谈会上发表了一次重要讲话,其影响和意义非常深远,放到今天仍值得反复阅读,反复剖析。

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jpg

作为历史的回顾者,红典文化认为这次讲话可以说成为了当时正在进行的整风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整风运动最终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讲话的宗旨旨在解决当时的中国无产阶级文艺工作发展中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并重点从立场和态度问题,工作对象问题以及学习的问题进行了深刻阐释。本文将从工作对象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毛主席同志首先对工作对象予以准确阐述。他认为延安时期的文艺工作的对象就是工农兵及其干部。但要想做好文艺工作,准确把握好工作对象问题,就必须在党政机关里、在军队里、在农村、在工厂里,了解各种人,熟悉各种人,熟悉发生在人们之间的各种事情。虽然文艺工作很复杂,但了解人却是第一个要做好的工作。如果说文艺工作者不了解人,不了解人们之间发生的事情,只是关起门来搞创作,那这样的作品一定是脱离群众,脱离广大干部的作品,是无法引起人们的共鸣,也无法实现团结人民,凝聚人民,激发人民的作用。这就是当时很多文艺工作者的现状,毛主席借此也向其他行业机关的干部提出警示,任何工作如果脱离了工作群体,那一定是不符合实际需要的。

毛主席向文艺工作者提出一个要求,就是文艺工作者口中常说的“大众化”。但现实是很多文艺工作者口中说着“大众化”,实际行动却没有做到“大众化”。毛主席所说的“大众化”就是文艺工作者要和人民群众,要和工作对象打成一片,要学习群众的语言,用群众的语言创作,才能作出群众听得懂的作品。如果你干讲大道理,群众却听不懂,那就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毛主席还以自己作为例子。讲述了自己年轻的时候肤浅得认为只有知识分子才是干净的,工人农民总是比较脏的。别的知识分子衣服他愿意穿,但工人农民的衣服他不愿意穿。但革命之后,他逐渐和工人农民走到一起,渐渐地熟悉了他们,才根本改变了学校教给他的那些小资产阶级情感。他认为,与那些未曾改造过的知识分子相比,最干净的还是工人和农民,尽管他们手是黑的,脚上是牛屎。

我们知识分子要让自己的作品受到群众的欢迎,就要在思想和情感上来一个大转变,让自己从一个阶级走向另外一个阶级,与群众走到一块去。没有这样的转变,你的作品就无法打动群众,更无法团结和凝聚群众。